柠檬书屋 > 穿越小说 > 逆势屠龙 > 第689章
以吴甡为督师,统领蓟州和京师周边的所有人马。蒋德璟对吴甡很有信心,认为吴甡足可以胜任。

而这时,吴牲到了。

吴甡到了乾清宫殿外之后,向站在飞檐下的太子深深一躬,什么话也没有说,就疾步进入了乾清宫--该说的,他都已经和太子说过了,皇宫之内,耳目众多,在这里他不敢表现出对太子太多的亲近之色。

吴甡见到暖阁中,向崇祯帝行礼,崇祯帝赐座,不绕弯子,就建虏入塞和兵部的计划书,直接问他的意见。吴甡站起来,老脸严肃,深躬到地:“陛下,自崇祯二年以来,建虏已经五次入塞,除了第三次是在山西大同,其余全部集中在京畿蓟州一代,尤其松锦之战后,我大明精锐尽失,建虏猖狂,这一次怕是比任何一次都要猛烈,任何的疏忽懈怠,都会将我大明置于惊涛骇浪之中。然各地兵马孱弱,总兵们多有畏敌之心,总督巡抚也都是战战兢兢,只想着自保,根本没有和建虏一战的勇气。所以臣以为,能统筹全军,鼓舞士气,令各处总兵拼力向前,不敢畏敌避战者,唯太子一人也,若不用太子,任何人督师蓟州,恐怕都是有心无力!”

吴甡声音慷慨,说到危险处,他眼神中透出无比的忧虑和担心。

崇祯帝脸色阴沉,目光看向周延儒。

周延儒是首辅,一向老成持重,对崇祯帝的心思也颇有揣摩,太子在外,而崇祯帝又暗夜召见,很明显,太子又主动请缨了,而崇祯帝正在犹豫,这种情况下,他推一把,崇祯帝可能就会同意太子的任命,如果他拉一把,崇祯帝说不定就会另选他人。周延儒在心中盘算,太子留在朝堂之上,必然会对政事有颇多干预,他这个首辅肯定没有好日子过,倒不如令太子到外面去领军,于是就像吴牲推测的那样,周延儒不但赞同在四督之上再设置一名统筹全局的统帅,而且他推荐太子。

“臣赞同,太子虽然年幼,但战阵征伐,运筹帷幄,已然有大将之风,治军更是严谨,非太子不足以统领京畿和蓟州诸军。”周延儒道。

“臣反对!”

蒋德璟却反对,蒋德璟认为太子是国本,未来是要继承大统的,带兵打仗不应该变成太子的常态。留在京师,学习治国安邦之策,才是太子最重要的任务。

再者,太子刚刚归来,兵马疲惫,岂可再次出征?蒋德璟是吴甡的好友,但现在却也不给吴甡面子,直接提出异议。

吴甡肃然:“国难当头,岂容歇息?”

崇祯帝脸色发白。

到现在,他心里已经没有了侥幸,面子暂时也顾不得了。蓟州抚军,还是得春哥儿啊。

“太子呢?”崇祯帝转对王承恩。

“还在外面候着呢。”王承恩回禀。

“传他进来。”

“是。”

当王承恩传旨觐见时,朱慈烺悬在半空的心,终于是放下了,他知道,父皇终于是同意他抚军蓟州了。整理一下衣冠,大步迈入乾清宫。

暖阁内,四臣默默无语,只有崇祯帝焦躁地走来走去。

见太子进入,周延儒四人拱手行礼。

朱慈烺一一回礼,和吴甡目光对视时,吴甡向他不动声色的眨了一下眼睛,意思是,一切顺利,殿下可以从容发挥。

“太子,如果朕令你抚军蓟州,你要如何抵御建虏的入塞?”崇祯帝脸色冷冷,虽然在心里他已经默许,但他还是要知道太子的应对方法,如果太子的应对不能令他满意,他还是会改变主意的。

“回父皇,坚壁清野,深挖壕沟,严厉军法,择机歼敌。”朱慈烺从容回答,胸有成竹。

说完,又从袖中取出一份早就写好的奏疏,呈给崇祯帝:“具体的一些谋划,儿臣都写在奏疏里了。”

崇祯帝展开看。

暖阁静寂,只有蜡烛燃烧时的噼啪声。

崇祯帝是一个吹毛求疵、非常严苛的君王,对臣子的过错,从来都不放过,从袁崇焕,杨嗣昌,卢象升,洪承畴到孙传庭,他看过无数关于各项战事的计划书,即便是名臣,他也经常能挑出其中的一些小毛病。和他们相比,太子的计划书并不详细,但却非常具体,基本将建虏入塞的几个方位都谋划到了。崇祯帝绞尽脑汁,一时半会却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--这份计划书,是朱慈烺,吴甡加上参谋司的三大参谋,殚精竭虑,苦思了一个多月才制定出来的,是众人智慧的结晶,岂能轻易被崇祯帝挑出毛病?

崇祯帝看完奏疏默默收起来,心中有惊喜也有恼火,惊喜的是,太子长大了,军事政事都有相当的见识,这份计划书写的尤其好;恼火的是,明明袖子里就有奏疏,刚才为什么不拿出来?

崇祯帝看向朱慈烺:“这奏疏,你是什么时候写的?”

“班师回京的路上。”

崇祯帝脸色透霜:“刚才为什么不拿出来?”

朱慈烺心说你刚才根本不让我说话,我哪有机会啊?

崇祯帝将奏疏交给王承恩吗,道:“封了,除朕之外,不许任何人查阅。”

“是。”王承恩双手接过。

“朱慈烺听旨!”崇祯帝忽然道。

朱慈烺急忙跪倒:“儿臣接旨。”

“朕令你抚军蓟州,总揽蓟州和京畿附近一切军务,内阁和兵部全力配合你,望你不负重托,挫败建虏今冬入塞的图谋!”崇祯帝威严道。到这时,他已经没有任何犹豫了,比起那些令人不放心的督臣巡抚,眼前的太子好像才是他安心的所在。

“儿臣遵旨~~”

朱慈烺声音里忍不住透出了激动。不枉他的机心,父皇总算是同意他的任命,他总算是可以名正言顺的谋划蓟州京畿的军备军务,整顿兵马,总揽全局,准备迎击建虏的入塞了!

“陛下圣明~~”周延儒和吴甡一齐躬身。两人原本是死敌,彼此看对方都不顺眼,不过在太子抚军蓟州的事情上,却是站在了一起。

张凤翔随他二人之后赞颂。

没办法,蒋德璟也只能苦笑躬身。

“这是一道密旨,内阁和兵部知道就可以了,”崇祯帝转对王承恩:“等建虏入塞之时,再明发天下。”

周延儒四人和王承恩都称是。

朱慈烺更喜,父皇听从了他的建议,决定使用密旨,暂时不公布他抚军蓟州的消息。如此一来,保密工作的难度就能降低一些,希望能够在短时间之内蒙住建虏的奸细,等到建虏大军入塞,得知大明太子亲自抚军,想要改变计划也是来不及了。

“你们都下去吧。”崇祯帝挥手。

周延儒四人退出。

朱慈烺没有走,他知道,父皇还有话和他说。

“你要求的,朕都答应你了。”崇祯帝板着脸:“要是你挡不住建虏,办不好这个差事,你说,朕该怎么处置你?”

朱慈烺拱手:“如果挡不住建虏,儿臣以后绝不再领兵出京!”

“好,这可是你说的。”崇祯帝冷冷。

朱慈烺笑了。

既是君臣,也是父子,比起其他人在崇祯帝面前的战战兢兢,他胆子要壮许多,而且他对崇祯帝的心思,也远比其他人看得更透彻,崇祯帝虽然急躁易怒,没有耐心,偏执好面子,但最初却是一个赤诚的人。鬓角的白发,眼睛里的焦灼,易怒的脾气,都是大明国事每况愈下,内内外外祸事不断,朝政却难以伸张的报复反应,如果能有那么一丁点的运气,大明的天灾大旱能少一些,关外的建虏不是狡猾的黄太吉当家,而是另外一人,崇祯帝未必就会是一个亡国之君,要知道,十七岁的崇祯帝刚刚继位,一举铲平魏忠贤,内外却没有动荡,绝非轻易就可以做到的事情。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上一章|返回目录|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