柠檬书屋 > 穿越小说 > 明末最强钉子户 > 第463章 天启末年
看到下面众商人士绅的脸色,田国倡自然知道他们心里在想些什么。
田国倡冷笑一声道:“俗话说得不错,依法纳税乃是我等商人之责,偷税漏税乃是损害国家利益之举。
“商科成立,有着专门监督纳税之责,若是谁不交税,反而想要闹事抗拒者,哼哼,定罚不饶!”
商税在明清两代的时候,是最为难征纳的。
曾有过资料,似乎是山东的某个县城,土地税连着人丁税,一年可以征银子一万五千两左右。
可商税却一年不到一千两。
这商税本来就征纳得少,若是做的不对,稍微损害了一些商人利益,就会被扣上“与民争利”的帽子,受到潮水一般的攻击。
所以有关征收商税的事情。
马溪国避而远之,不怎么参与,全权让温越做主。
其实他私底下,对温越征收商税的事情,不以为然。
就征收来的商税,那些个银子能有多少,能用来做何大事?
但对温越来说。
这商税是有必要征收的。
不管到底能征收多少上来,他要的是让治下的商人士绅有个潜意识。
商人士绅获得利益后,也同样是百姓,地位并不比百姓要高到哪去。
同样的。
温越还要清理出旧屯堡的一些田亩。
接收了辽东之后。
许多旧屯堡的屯田还是有主的,是属于一些军官的。
温越并不打算抢夺他们的田亩。
这些旧军官拥有自己的田亩可以,但必须与新军户一样按田亩的数量交纳税赋。
从温越建设青牙堡开始,所有的军官和军户,分下田地之后,都是老老实实地交纳税赋。
没有理由,那些旧军官之前霸占的田亩,不交粮纳税。
让温越大觉欣慰的是。
麾下的军官,被分下了田地之后。
好些个军官不仅老老实实地纳税交粮,赵率教、张大春等人,都有意将自己名下的田产,归入军中田产,不需要作为额外田产。
这几日,温越也和马溪国谈论过有关治下田亩之事。
温越随意一嘴,提了下马兵备也可清点一下永平府内士绅田亩数量,以便征纳税赋。
谁知马溪国直接脸吓的煞白,连连推脱,表示事情太大,需从长计议。
永平府现在归不得温越去管。
温越便随他任他。
不过等他插手入永平府后,必然会对治下的士绅田亩动手的。
……
看着田国倡又强调了必须纳税,他强硬的态度,不禁让下方众商人士绅想到了前些日子的残酷镇压。
商人士绅本就苦的脸,这下子更是苦的不成样子了。
目光不由看向坐在上首旁边的马溪国处,投以求救的目光。
马溪国脸色没有变化,对商人们投来的目光,似乎是看不见一样。
这寒冬刚刚才过去一点。
温度还没回暖。
可不知为何,下方许多人的额头上,都冒出了汗珠。
田国倡威胁之后,语气又是缓了下来:“当然了,我想诸位都是明白事理之人,不会做这偷税漏税的违法勾当。
“而且大家来关外经营,都知道这日后是商机众多,这连年了涌入关外的百姓数量,都有五六十万之多,这消耗的米粮,油盐酱醋,棉花木料等都是个巨量数目,诸位可以想想,自己能在这里面赚上多少?
“另外青牙军练兵,数量增加,也要大量的肉食,布匹,铁矿煤矿等。
“与这些利益相比,商税区区小利,算得了什么?
“再说了,等关外屯田兴盛后,几十万军民所产出来的粮食,畜牧出来的牛羊猪鸡鸭等,又该会有多少?
“如今这世道,米粮牛羊猪鸡鸭等,就是硬通货,这其中的商机,不用我多说,大家都能自己想到吧?
“至于安危问题,就更不用担心了,有镇国将军在,有天下一等一的青牙军在,各位不用担心匪患,放在其他地方,可有如此安稳?”
……
在议会后的几天。
温越先给了一个胡萝卜。
将五十多个屯堡,将要打造的水车,转包给十几个商人。
随着屯堡的建设,未来开垦田地所需要的水车,数量会更多,有可能都会超过上万。
如此庞大的数量,光靠着青牙堡的木器厂去建造,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所以,最后的办法,就是将建造水车的事情,转包出去。
这才能让水车的建造速度变快。
另外,打造水车又可以带动其他的相关产业。
比如打造水车需要大量的木料,石料,这些有的要建设伐木厂和采石场,在里面产出,有的则要从其他地方运来。
不仅仅是这些。
温越的军工厂除了火药厂、火铳厂、盔甲厂等几个要害厂坊外。
其余诸如武器厂,被服厂都可以转让出去。
温越先让几个有意接手的商人,打造相应的样品出来,然后从中选择质量最好者,重点投单。
而由于兵器厂和被服厂的需求,大量的铁料、棉花布匹等又被需求,再一大堆相关产业冒出。
另外,之前温越封存了许多豪强士绅的矿业。
除了金银等重点矿业外。
其余诸如铁矿、铜矿、煤矿等,温越都将它们慢慢包给一些商人,每年征收矿税。
而且产出来的矿产,温越有优先购买权,有着优惠。
当然。
矿产不像其他行业,不能全部都商人包卖包买。
财政局下的商科直接管辖。
对于这些矿业的售卖有着不少规定。
不过即便这样,但也有商人赚的,且稳赚不赔。
因此,许多人都在抢着发出来的矿业名额。
另外。
还有许多商人,见抢不到矿业,又瞧见了青牙军大规模蓄养牲畜的成功之法。
开始有许多商人,养殖鸡鸭,包地办起畜牧场来。
……
此后几个月。
关外一片繁忙。
而不论是打造水车,开矿采矿,养殖畜牧,都让相关的人才需求量一下子增加不少。
一时间。
在山海关外和永平府内,工匠的地位快速提升,雇佣的价钱越来越高。
至于畜牧人才,和兽医人才,也是变得珍贵起来。
像什么马倌、牛倌、猪倌,原本地位低下的人,受到商人聘请的时候,都需要相关管家好生好言的去请。
若是价钱不合适,还得无功而返。
七月下。
京师传来一个惊变。
天启帝驾崩了。
驾崩的时间,比历史上记载的晚了几天。
而新帝为天启帝的弟弟,朱由检。
便是崇祯帝了。
今年的国号,依旧是天启七年。
明年才是崇祯的国号。
这番突然的变动,让大明上下暗潮流动不止。
许多人暗自欣喜,许多人暗自忧虑,许多人担心受怕不止。
可不管别的地方如何。
温越得知消息后,只是叹息一声,便没有放在心上了。
他叹息的,也只是为天启帝年纪轻轻就驾崩,而感到惋惜。
要说,这五六年来。
天启帝对他还是不错的,从一开始就给了在辽东的便宜行事之权,让他们少了许多钳制。
去年更是让他暂代辽东经略,掌管整个关外。
如此恩德,温越心中有着感动。
但温越并不认为,天启帝乃是个明君,光是他信任魏忠贤这点,就能算得上昏庸了。
而崇祯帝么。
算不上英明,但也说不上是昏庸。
虽然有着刚愎自用、急躁多疑等性格缺陷,对明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。
但究其原因,还是太想证明自己,太想拯救大明了。
而和崇祯这种皇帝打交道。
温越就不能无法和天启帝那样你融我洽。
对崇祯帝,是需要敬而远之了。
而今明两年。
崇祯继位后,要对着阉党下手。
这个时间,正是不断壮大自己,最后让他不敢朝自己动手的时候。
……
八月上。
民政局李昌荼拿出了一个有关关外未来数年的治理方案。
经过幕府讨论后,上报温越。
温越看过后,觉得可行,便批准实行。
于是,很快。
将军府贴出一纸告示。
专门成立了一家官粮商铺,以市场价朝百姓们收购余粮。
若是出现了粮荒情况。
官府将会平价出售粮食,用来解决粮食的价格。
而且,将军府还发出告示,规定各军户存粮不得超过一年,违者要受到处罚,这是以免军户囤粮导致物价不稳。
同样,为了防止有人恶意抢粮。
民政局又打算推行一种票据,只有持有这种票据,才能向官店购买粮食。
镇国将军将这种票据称为“粮票”。
至于粮票如何分配,民政局和幕府之间还在商议。
其实,推出这种粮票的想法,全部都来自于温越。
温越偶尔提了一句后,李昌荼就觉得实行粮票制非常可行。
可以防止商人囤积居奇,哄抬物价。
根据粮票得来的灵感。
李昌荼又想到了其他诸如布票、豆票、肉票等票据。
建立这些票据并不是无病呻吟,彰显民政局的控制力所为。
如今世道越来越乱。
为了防止治下通货膨胀,囤积居奇,或是治下出现了粮食歉收的情况。
使用票据制,则非常有利于治下的稳定。
就如前些时日。
那些商人集体罢市,若是当时关外有了官服售卖的店铺,军户手上又有着票据的时候,完全不用担心商人罢市。
当然。
如今的关外,其实并不缺粮。
去年,温越大战回归,带来了许多的粮食,后面又消耗了钱财买了不少米粮。
年中,年前的时候,又收获了两批之前屯田的粮食。
而现在物价高涨不下,主要是本地军户抢购米粮,又不愿出售所导致的。
如果军户们愿意出售家中的囤粮,物价就会下降。
也不怪军户们会囤积粮食。
他们生活在边关地区,又是天灾,又是兵祸的。
以前没有粮食饿肚子就算了。
现在有了钱,不囤积点粮食,那就是说不过去了。
得知镇国将军下发的告示后。
他们一方面是相信温越,拥护温越。
一方面也觉得温越说得对,粮食存多了,就会变陈,发霉,也是白白浪费粮食。
而镇国将军哨设立了官方店铺后,又实行粮票制。
以后再次出现饥荒,大家伙也不用担心。
镇国将军绝对不会让大家饿着的。
所以,告令发出后。
青牙堡的物价持续降低。
而其他城市的物价久居不下,那是真的缺粮缺货。
大明北地连连干旱,又是兵灾,粮食产量每年减少。
而适合耕种粮食的江南等地,又因为商业化,种植桑麻棉花,甚至烟草。
最后导致他们自己的粮食都不够,出现了粮荒,又如何谈得上支援北边?
所以想要根本解决除青牙堡以外的其他地方,物价居高,货物不足的情况。
或许要等着几年后。
关外的屯堡全部建设完毕,境内的农业畜牧业全部兴盛后,才能变好。
幕府商议的结果,现在的做法。
便是大量向外面购买米粮。
存在库房内的银子还剩不少。
意识到银子将要逐渐无用的人,还是很少。
现在温越的银子还能花出去。
自然的。
温越开设官方粮店的办法,为了稳定物价,减少百姓损失,不免又损害了一些粮商的利益。
粮商获利的最简单的手法。
就是在收购粮食的时候价格定着很低。
在粮荒的时候,米粮又卖出去很高。
等着向他们征收粮税商税的时候。
粮商们手上的粮食价值又不高了,征上来的税收很少。
反正,对于商人来说,赚钱漏税有着种种办法。
特别是明末粮商,大多为大地主,大士绅。
有能力掌握着庞大的资源。
在出现灾荒的时候,囤积米粮,抢购赈灾粮食。
然后哄抬米粮,让百姓买不起粮米,不得已卖田变卖家产。
而商人们再趁着这个时候,低价收购百姓们卖出的家产田地,实现土地兼并。
对于这些大商人,大地主。
除了明初时候,朝廷还能管管外。
到了如今的明末时期。
朝廷根本管不上一点。
官商勾结,许多大商人身后有着强大的背景,动商人的利益,就是动自己的利益。
所以,温越很看不起明末的商人。
他们所起到的正面作用,完全是抵不过他们起到的负面作用。
因此,古代重农抑商的政策,并不是凭空出现的。
任何一个有明智的君主,都会打击商人的地位。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上一章|返回目录|下一章